传承雄安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革命文化
传承雄安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革命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基因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党的伟大革命精神。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解放、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用生命和信仰谱写了壮丽的史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篇章。如今,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雄安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也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使命。
雄安,这片位于京津冀腹地的热土,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白洋淀的雁翎队,便是雄安红色历史的杰出代表。1939 年,日军侵占新安县城后,强迫猎户交出猎枪和大抬杆等武器。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共新安县委组织猎户成立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员们凭借着对白洋淀复杂地形的熟悉,以及顽强的战斗意志,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他们与敌人交战 70 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电影《小兵张嘎》便改编自徐光耀的同名小说,以雁翎队侦察员赵波为原型,生动展现了抗日小英雄的风采 ,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白洋淀这片土地上的英勇事迹。
如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虽然我们没有了雪山和草地,没有了枪林弹雨和硝烟弥漫,但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雄安作为 “未来之城”,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需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传承红色基因,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雄安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等,这些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传播红色文化。例如,可以通过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举办红色文化展览、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让红色基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像雄安新区安新县刘李庄镇宣传小分队前往梁庄村支部委员梁焕奇的家中,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记录了其外公陈贵良烈士的革命故事,并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让宣讲工作走进群众 “掌中”,更走进群众 “心中”。这样的举措,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雄安的红色历史,也能激发人们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红色基因传承价值的研究,深入探讨它的内涵与外延、源流与本质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好红色基因。这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例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在雄安雄县第二初级实验中学开展 “为中华之崛起 —— 革命文物进校园・雄安行” 活动,该校师生还将大思政课堂搬进纪念馆,开展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伟人精神” 红色教育研学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了力量和智慧,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雄安在文化建设方面也不断发力,根植于雄安历史文脉,着眼建设发展新阶段,着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形成有特色、有传承、有创新的精品文化品牌。如大型民族管弦乐《雄安》深入挖掘雄安新区红色基因,唱响新城建设的时代之声,生动展示了雄安新区从 “一片地”,到 “一张图”,再到 “一座城” 的华丽蝶变 ,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拼搏竞进、追梦圆梦的奋斗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雄安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要以历史为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雄安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革命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红色基因在雄安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雄安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