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80892759
18503294829
综合要闻

雄安的“红绿课堂”:让革命精神和生态智慧共舞

发布时间:2025-06-26 人气:

  在雄安新区,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课程,它把红色文化和生态保护结合了起来,让孩子们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也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就是“红绿融合”的研学课程。

  一、红色与绿色的双重魔法

  在雄安,有个研学基地特别厉害。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去纪念馆参观,听那些英勇的抗战故事,还能去白洋淀看各种各样的鸟儿。有一次,小朋友们一边听革命先辈的故事,一边用望远镜观察湿地里的鸟儿,大家觉得特别有趣。老师们说,这样的课程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92%的孩子都说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二、“搬到户外”的课堂

  雄安的老师们特别会“变魔术”,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田间地头。有一次,孩子们先在红色遗址学游击战的知识,然后又去生态农场看低碳农业是怎么做的。有个活动特别好玩,大家先用沙盘推演抗日战术,再用无人机去监测农田灌溉,好像穿越了时空,把历史和科技连到了一起。这样的课程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了。

  三、课程里的“大宝藏”

  雄安的“红绿融合”课程就像一个大宝藏,里面有三个“宝盒”:红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实践、科技创新应用。比如,在某个研学基地,孩子们要完成讲红色故事、检测水质,还要设计绿色建筑的任务。这些任务听起来很难,但孩子们都很厉害,76%的孩子在后来的环保活动里还能想出创新方案呢。

  四、老师们的“超级组合”

  这个课程的老师也特别厉害,他们是历史学家、生态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一个超级团队。有一次活动,孩子们听完抗战故事后,工程师就来讲解芦苇湿地是怎么净化空气的,还让大家动手做了一个小小的生态过滤装置。这种“老中青”三代老师的组合,让课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科技的前沿感。

  五、课程的“通关秘籍”

  这个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很特别,不是简单地考试,而是要完成作业和展示成果。比如,孩子们要写红色手抄报、生态观察日记,最后还要做一个“红绿融合”的创意提案。有一个小组提出给抗战遗址做生态修复的方案,被专家认可了,还真的被用到了当地的规划里。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成就感。

  六、未来要走的路

  虽然这个课程已经很不错了,但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有些孩子希望能增加“夜间观鸟+红色故事会”这样的特色活动。老师们也在想办法,想通过建立一个“红绿融合”数据库,把历史和生态的数据都整合起来,让课程设计更精准。还有些地方在尝试用数字技术,比如增强现实,把红色教育变得更生动有趣。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8503294829

行程咨询

0311-80892759


老师微信
雄安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