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浪潮中,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创新实践,成为党员干部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标杆。这些基地不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引擎,通过沉浸式教学、系统化课程设计和实践导向的培训模式,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平台。
一、红色基因的传承: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融合
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依托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与新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例如,雁翎队纪念馆通过18个主题展厅,以历史照片、实物和现代科技手段还原了雁翎队在白洋淀抗击日寇的英勇场景,让党员干部深刻体会到“忠诚、坚韧、团结、奉献”的雁翎精神。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使干部在了解革命先辈奋斗历程的同时,更能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
二、创新培训模式:沉浸式体验与理论学习并重
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打破传统培训模式,采用“现场教学+专题授课+互动研讨”的多元方式。例如,学员在参观雁翎队纪念馆后,会参与《传承——做焦裕禄式最美奋斗者》等沉浸式课程,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深入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同时,基地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授课,如河北省委党校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工作实践,解读“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为民情怀,帮助干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种立体化的培训模式,使干部在情感共鸣中强化党性修养,在理论武装中提升政治站位。
三、成果转化机制:从精神激励到实践赋能
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注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一方面,通过“导师帮带制”和“一线实践锻炼”,组织干部到群众工作中心、重点项目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学习-实践-反馈”闭环机制,要求干部结合岗位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并通过跟踪评估确保成效。例如,某科研单位党员干部在参加培训后,将“雁翎精神”融入科研工作,推动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落地,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
四、新时代标杆价值:引领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其“一核五元”课程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涵盖党性教育、专业能力、创新思维等五个模块),以及“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被纳入《河北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成为全省干部教育的示范模板。此外,基地通过与中央党校、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机构合作,构建了跨区域教学资源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效,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加油站”。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强化成果转化,这些基地不仅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更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标杆。未来,随着“千年大计”的持续推进,雄安新区红色教育基地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