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雄安千年大计之势,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借雄安千年大计之势,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幅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里,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堪称稳固基石,稳稳地托举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其紧迫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场所,积极推动思政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这不仅精准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主题,更是切实履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重大使命的核心要点。在当下这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探寻推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扎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主动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行动与深刻探索。而雄安,这座承载着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重任的未来之城,恰似一座蕴含丰富精神宝藏的富矿,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内涵,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实践范例。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考量,为优化中国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积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举措,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与坚定决心。未来,雄安将被精心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以及开放发展先行区。在其建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新理念、绿色发展思路以及协同合作精神,无疑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与深刻的启示。
强化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保障。高职院校务必坚定不移地将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置于突出位置,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为切实落实这一要求,成立党委班子领导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显得尤为必要。党委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积极动员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主体,共同投身到集中调研、方案制定、考核评估、课程建设、宣传推广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当中。就如同雄安新区建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汇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一般,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同样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例如,在制定思政教育改革方案时,教学部门可依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巧妙地将雄安建设所体现的创新、绿色、协同等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根基;学生工作部门则可深入了解学生对雄安发展的关注焦点与思考方向,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朝着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学科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基于此,定期组织开展对相关责任主体的思想教育、理论培训、政治宣传、实践锻炼等活动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提升责任主体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更能凝聚主体合力,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可以将雄安新区建设的相关内容作为重要素材。比如,在思想教育中,生动讲述雄安从规划到建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国家战略眼光与担当精神,激发教师和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在理论培训中,深入剖析雄安建设中的绿色发展理论、创新驱动理论等,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在政治宣传中,广泛传播雄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重要意义,增强大家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在实践锻炼中,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与雄安建设相关的调研或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雄安发展的蓬勃活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可将雄安元素巧妙融入思政课程体系。通过讲述雄安的规划理念、建设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愿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创新发展理念时,以雄安新区大力发展的数字经济、智能城市建设等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在讲述绿色发展时,详细介绍雄安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以雄安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雄安新区,亲身感受其建设成果与发展现状;开展相关调研项目,深入分析雄安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考核评估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将学生对雄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国家战略的理解深度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纳入考核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政素养。
高职院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借助雄安 “千年大计” 的东风,将雄安元素深度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不仅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具备强大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雄安的创新活力与发展理念,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生根发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