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雄安建设,绘思政课图像叙事新篇章
借雄安建设,绘思政课图像叙事新篇章
雄安新区,这是一项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伟大工程。自设立以来,它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从 2017 年 4 月 1 日宣布设立的那一刻起,雄安新区就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实践。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体现,是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意义和未来展望,这些都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思政课中,借助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现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脉络。展示雄安新区设立前的卫星地图和城市风貌照片,能让学生看到这片土地曾经的模样,那是一片宁静的乡村田野,有着质朴的生活气息,但也面临着发展的局限。而对比雄安新区规划图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实时照片,从一片荒芜到塔吊林立,从蓝图规划到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雄安新区在短短几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图片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决策的迅速落地与高效执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图表在呈现雄安新区建设成就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展示雄安新区的投资增长柱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巨额投入,以及这些投入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展示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指标图表,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森林覆盖率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高等,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雄安新区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而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短剧和短视频则为学生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关于雄安新区建设者的短剧,从规划设计师的精心构思,到建筑工人的辛勤劳作,再到当地居民积极支持配合建设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雄安新区建设背后的人物故事和精神力量。短视频可以选取雄安新区建设的精彩瞬间,如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成果展示、雄安高铁站的建成通车、未来之城的智能生活场景模拟等,这些生动的视频画面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期待和对改革创新的热情。
在利用图像叙事开展思政课教学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在展示完一系列关于雄安新区的图像资料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观看了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短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雄安新区为什么要如此重视绿色发展?这对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有何启示?通过这样的讨论,帮助学生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借雄安建设,为思政课图像叙事绘就新篇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将雄安新区建设背后的全面深化改革故事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叙事,能够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人心。学生在感悟雄安新区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时代赋予的机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在图像叙事的助力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