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篇:以党建引领高校教育强国新征程
雄安新篇:以党建引领高校教育强国新征程
雄安,这片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使命的新兴热土,正以蓬勃之姿崛起于华北大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高校党建工作亦被赋予了全新的历史使命与重大责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演变所催生的新任务与新要求,紧紧锚定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乃是高校党建工作者在雄安大地上必须书写的壮丽篇章。
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是中国在新时代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构建区域协调新样板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一片旷野到塔吊林立、路网初成的建设场景,雄安展现出的是中国创新发展与长远布局的决心与魄力。在这一宏大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其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已取得诸多历史性成就,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有效激发等。然而,面对雄安新区独特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党建仍需砥砺前行,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不断开创新局面。
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进程中,高校党建工作应紧密围绕教育强国的核心目标,积极服务于区域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需求。其一,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党组织要引导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为雄安新区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雄安新区的建设理念、绿色发展要求、智能城市规划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拥有对雄安新区建设所需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为雄安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在建筑类专业中增加雄安新区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与实践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城市建设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能力;在信息技术专业中结合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需求,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课程,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智能城市运营维护的需求。
其二,在科研创新领域,高校党建应发挥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科研人员聚焦雄安新区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绿色城市,高校科研团队可在智能交通、环保新材料、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党组织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与雄安新区建设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比如,鼓励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科研人员与雄安新区环保企业联合开展白洋淀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为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引导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团队参与雄安新区城市大脑的构建,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
其三,高校党建工作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对雄安新区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雄安新区所在的京津冀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校党组织应引导师生深入挖掘并传承这一文化瑰宝,同时结合现代文化理念与雄安新区的时代特色,进行文化创新。通过开展文化研究项目、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将雄安新区的文化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进而提升雄安新区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影响力。例如,组织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师生对雄安新区周边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与整理,编写相关文化教材与科普读物,在校园内开设雄安文化专题讲座与展览,增强师生对雄安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鼓励艺术专业的师生以雄安新区建设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为雄安新区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同时,高校党建工作在雄安新区建设中要注重自身建设的创新与提升。面对雄安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创新思维碰撞等新局面,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与凝聚力。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培训等方式,增强党员教师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例如,设立雄安新区建设党员先锋岗,激励党员教师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服务新区等方面勇于担当、积极奉献;开展雄安新区建设专题党员培训,使党员教师深入了解雄安新区建设规划与政策,提升服务新区建设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