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3 大维度打造思政教育实践新高地
同学们,咱们今天聊个重要话题——雄安新区为啥能成为思政教育实践的新高地。可能有人会问,全国那么多地方,为啥偏偏是雄安?这问题提得好,咱们得从根上捋一捋。
雄安的定位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首先得明确,雄安不是普通的城市,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定位是高质量发展样板。这定位和咱们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其实是同频共振的。思政教育要干啥?要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大家看到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雄安的发展,正好就是这个方向的具体体现。你想啊,一座从一开始就按高质量标准建的城,它的每一步都在诠释什么是正确的发展,这不就是活的思政教材吗?而且雄安还有规划好的公共文化设施,这些设施不只是给人用的,更是能承载思政教育内容的载体,这条件可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有的。
雄安思政教育实践的三个关键抓手
光有定位和资源还不够,得有实实在在的做法。雄安的思政教育实践,有三个抓手特别关键。第一个是跟城市建设融在一起。不是等城建好了再搞教育,而是建城的时候就把思政理念嵌进去。比如路边的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就考虑怎么体现公平、共享这些理念,老百姓每天在这儿活动,不知不觉就受了教育,这比在教室里单纯讲课管用多了。第二个是联动周边的红色资源。雄安周边有不少革命老区,这些红色资源是咱们的宝贵财富,把它们跟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内容就有了历史厚度,也更有说服力。第三个是贴近老百姓的需求。思政教育不能自说自话,得知道老百姓关心啥、想听啥,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家常话去讲,这样才能真正入脑入心。这三个抓手,少一个都不行,都是让思政教育落地的关键。
新高地的价值不止于“新”
最后咱们得说说,这个新高地的价值到底在哪。它不只是说雄安的思政教育形式比别人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思政教育可以和城市发展深度绑定。咱们以前总说思政教育要接地气,怎么接?雄安就给出了答案:让教育跟着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走,让城市本身成为教育的大课堂。而且这个新高地还有示范作用,别的城市看雄安这么做有效果,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这样就能推动全国思政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所以说,雄安这个思政教育实践新高地,意义可不只局限在雄安本地,而是能辐射到全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