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80892759
18503294829
综合要闻

思政教师讲活雄安故事:从历史到实践的叙事突破

发布时间:2025-07-21 人气:

  雄安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叙事。对于思政教师而言,讲好雄安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政策宣讲。它更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需要在国家战略与青年认知之间架起桥梁。

  雄安故事的底色,是国家战略的深沉逻辑。翻开雄安的规划蓝图,"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贯穿始终(来源:新华社)。某高校思政教研室曾做过一次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对雄安的认知停留在"新城区"的表层概念。这提示我们,思政教师首先要厘清:雄安不是孤立的建筑集群,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落子,是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当教师能把新区建设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坐标里解读,故事就有了历史纵深感。

雄安故事融入思政课策略

  但光有宏大叙事还不够。青年更在意"这与我何干"。东部某高校的思政课上,一位教师没有罗列雄安的建设数据,而是带学生看一组对比图:老城区的胡同与雄安的绿色建筑,传统产业工人与新区智能建造师的工作场景。这种具象化的对比,让学生突然明白:雄安的"新",本质是发展方式的革新,而这种革新与每个人的职业选择、成长路径息息相关。

  精神内核的传递,需要避开说教陷阱。雄安建设中,那些凌晨三点的工地会议、反复打磨的规划图纸、村民搬迁时的不舍与期盼,藏着最动人的精神密码。中部某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将这些素材改编成"故事接龙"课堂活动,让学生扮演建设者、规划师、当地居民,在角色代入中体会"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这种方式,比单纯讲解"雄安精神"更有穿透力。

  还要警惕叙事中的"悬浮感"。人民日报曾报道,雄安新区建设坚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思政教师讲这段时,不妨联系学生身边的小事:比如社团活动的规划、个人职业的设计。当国家战略与个体经验产生勾连,雄安故事就有了扎根的土壤。

  说到底,思政教师讲好雄安故事,关键不在"讲什么",而在"如何连接"。连接历史与当下,让青年看见国家发展的延续性;连接宏大与微小,让青年触摸时代脉搏的温度;连接理想与现实,让青年明白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关系。这或许才是雄安故事进入思政课的深层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地域的建设叙事,更是一堂关于成长与担当的生动教材。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8503294829

行程咨询

0311-80892759


老师微信
雄安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