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80892759
18503294829
综合要闻

党史铸魂聚合力 雄安新区国企发展锚定新时代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5-03-24 人气:

xa5.jpg

  引言:雄安新区——党史精神与国企实践的“双向奔赴”

  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其建设历程既是新时代国家战略的实践样本,也是党史精神与国企发展深度融合的试验田。从“一张白纸”到“未来之城”,党史研究为国企参与雄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基,而国企的实践创新又为党史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涵。本文从党史引领、制度创新、产研融合三个维度,解析雄安新区如何以红色基因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党史研究赋能:以“赶考精神”锚定国企战略方向

  1. 政治引领:从西柏坡到雄安的使命传承

  雄安新区建设承接了“两个务必”精神与“赶考”智慧,正如张国清副总理调研时强调,央企需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国家队”作用。例如中国星网、中国华能等企业迁驻雄安,正是国企践行“疏解非首都功能”政治责任的缩影。

  2. 党建与业务融合:构建“红色引擎”实践体系

  雄安新区通过政企临时联合党组织、“党建+安全生产”等模式,推动党史教育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如2024年国企党建专题培训中,张喜亮提出“将党的领导嵌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党建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3. 精神谱系创新:打造“雄安特色”党建品牌

  新区工委党校提出“挖掘红色资源讲好雄安故事”,例如在容城县党史培训中,通过重走建设者足迹、合唱《歌唱祖国》等沉浸式活动,将党史学习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力。

  二、理论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的创新路径

  1. 政策理论支撑:习近平思想的雄安实践

  • “双碳”目标与绿色转型:三峡集团运用长江大保护经验治理白洋淀生态,中国五矿打造零排放混凝土生产线,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 智慧城市与创新驱动:中国移动建设全国首个城市级IoT平台,中交集团提出“城市交换中心”理念,将党史中的“群众路线”转化为智慧民生服务。

  2. 制度创新:党建联建机制的雄安样本

  新区推行的“六个一”举措(每半年走访企业、召开恳谈会等)与“4321”服务模式(四带三问二记录一反馈),将党史中的调查研究传统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保障。例如雄安集团通过政企联合党组织协调解决建设难题超200项。

  3. 人才培育:锻造新时代“雄安铁军”

  依托“青苗计划”“技能竞赛”等载体,将塞罕坝“三代人接力”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如国网冀北围场供电公司打造“四优五过硬”干部队伍,为新区电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三、产研融合突破:党史智慧引领国企“雄安模式”

  1. 科技创新:从“卡脖子”攻关到自主策源

  中国通号主导新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研发,航天科工部署毫米波测云仪等尖端设备,将党史中的“自立更生”精神转化为技术突破动能。

  2. 产业协同:构建现代化集群生态

  张国清副总理提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中国建材、中建集团等通过绿色建材、海绵城市技术,形成“党史引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闭环。

  3. 安全韧性:红色基因筑牢发展底线

  中国安能组建雄安救援大队,中国电科构建“智慧气象大脑”,将党史中的“忧患意识”转化为防灾减灾体系,保障新区建设行稳致远。

  结语:以“雄安质量”书写国企发展新答卷

  雄安新区的实践表明,党史研究不仅是国企发展的理论基石,更是破解改革难题的“金钥匙”。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创新与产研协同,国企在雄安这片热土上实现了从“政治自觉”到“发展自强”的跨越,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雄安范式”。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8503294829

行程咨询

0311-80892759


老师微信
雄安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