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千年大计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雄安千年大计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雄安新区的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承载着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这一宏伟工程不仅是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更是蕴含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与深刻思想内涵的宝库,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生动且极具价值的素材。将雄安千年大计相关内容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从一开始便彰显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使命担当,这与红色文化中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高度契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里,教师可深入剖析雄安新区设立的战略背景与重大意义,向学生阐述这是党中央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中国城市空间布局、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刻思考与责任担当。通过这样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大局意识,深刻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与成就时,引入雄安新区的建设案例,能让学生清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显著优势。雄安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规划设计的每一处细节,如合理布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到建筑施工的高标准严要求,像雄安体育中心体育场严控焊缝精度等,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注重保障人民利益的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探讨这些实践背后的理论支撑,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国家建设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为提升雄安相关内容融入思政课的实效,高校思政教师可挑选反映雄安建设历程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经典影像资料融入课堂教学,如展现雄安从一片荒芜到逐步崛起的建设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雄安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背后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在讲述具体章节知识时,巧妙穿插雄安的实际案例,例如在讲解创新发展理念时,介绍雄安在城市规划、建设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如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工程施工精确到每一寸钢筋的使用;在讲解生态文明建设时,阐述雄安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城市打造方面的实践,像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空间。
此外,高校还可组织学生前往雄安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走进雄安,参观规划展示中心,了解雄安的整体规划蓝图;走进建设工地,感受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与雄安建设者交流,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雄安,激发情感共鸣,使雄安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真正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通过将雄安千年大计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以科学的方法、丰富的内容,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