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乡村:在时代浪潮中迈向全面振兴
雄安乡村:在时代浪潮中迈向全面振兴
雄安地区的乡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乡村 “硬设施” 建设来看,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各项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雄安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对于雄安乡村而言,意义重大。干净、稳定的供水系统是乡村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雄安建设过程中,这一举措能够确保乡村与城市在供水方面实现无缝对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推动 “四好农村路” 高质量发展,更是为雄安乡村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能促进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物资流通和人员往来。在雄安,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让乡村的特色农产品迅速运往城市市场,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以及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在雄安,这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让雄安乡村的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所说,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是雄安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雄安的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乡村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整体规划之中,积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这不仅能够补齐雄安乡村基础设施短板,还能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乡村的发展,不仅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更要有良好的 “软环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这在雄安乡村尤为重要。雄安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能够让雄安乡村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仇童伟认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在雄安,通过挖掘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营造和谐、文明的乡村氛围。
同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也是雄安乡村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雄安乡村,一些传统的陈规陋习,如高额彩礼、人情攀比等,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乡村的社会风气。通过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能够让雄安乡村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乡村全面振兴各项政策的落实,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在雄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 “水土不服” 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稳定的领导班子能够确保乡村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适应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则能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雄安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地生根。
雄安乡村在时代的浪潮中,正沿着中央一号文件指引的方向,大步迈向全面振兴。通过加强乡村 “硬设施” 和 “软环境”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弘扬文明乡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雄安乡村将实现经济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在未来,雄安乡村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雄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