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雄安红色资源,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依托雄安红色资源,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雄安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积淀。在革命战争年代,雄安人民积极投身革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例如,安新县的白洋淀地区,曾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这里的雁翎队凭借着芦苇荡的天然屏障,与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利用独特的水上作战方式,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红色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雄安红色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而雄安的红色故事充满了情感与力量,能够让抽象的思政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讲解爱国主义精神时,可以讲述雄安地区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讲解艰苦奋斗精神时,以雄安人民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故事为案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质,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砥砺前行。
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依托雄安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雄安的红色教育基地,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雄县米家务地道战遗址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在参观过程中,邀请当地的老革命家或历史研究者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历史,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鼓励学生开展与雄安红色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调研,如研究雄安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调查雄安红色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利用线上平台打造雄安 “红色课堂”,是拓展思政教育空间、提高教育覆盖面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制作关于雄安红色文化的专题线上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雄安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开发雄安红色文化主题的 APP,设置互动交流板块,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交流。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 “身临其境” 地感受雄安的红色历史和革命氛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沉浸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雄安红色文化,充分发挥雄安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办好以雄安红色资源为依托的 “红色课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挖掘雄安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雄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雄安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中绽放光芒,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让雄安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的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