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雄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雄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理论指导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始终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办好思政课关键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在雄安的思政课建设中,全面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刻内涵。这一思想深刻体现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将其融入思政课,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对于雄安而言,这里不仅有物质层面的飞速建设,更有文化层面的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雄安建设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使命下的生动实践,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参与的学习和未来的建设都是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适应雄安发展的教育需求
雄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顺应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小学阶段开始,思政课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形式,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比如讲述雄安本地的历史文化故事,展现其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初步感知文化价值。中学阶段则可深入挖掘理论内涵,结合雄安建设中的文化元素,如白洋淀的生态文化保护与新区现代化建设融合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文化与发展的关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大学思政课则应站在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雄安发展中的战略规划、社会治理等问题。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关于雄安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如何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课题研究。通过这种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上深入理解思政课内容,形成连贯的思想脉络,为雄安的长期发展储备具有扎实文化理论素养的人才。
建设策略:打造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生态
为了实现雄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打造全方位的教育生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组织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共同培训,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打破学段之间的理论理解隔阂。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分享不同学段的教学经验和案例,共同设计符合一体化要求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资源整合上,建立雄安新区思政课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雄安本地历史文化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创新成果等,同时将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国性优秀案例纳入其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使不同学段的思政课都能丰富教学内容。
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雄安新区的建设现场、文化场馆、生态保护区等都应成为思政课的 “教室”。组织学生参观雄安规划展示中心,感受新区发展蓝图中蕴含的文化理想;在白洋淀开展生态文化调研,体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文化思想在地方实践中的融合。
以推进雄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为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确保新区在物质建设和精神文化发展中都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