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学生研学旅行方案,秦皇岛海洋主题课程,民族学校实践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2025-09-12
9月,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45名高三藏族学生踏上秦皇岛研学之旅。这场以"海味"为主题的4天实践,将课堂延伸到长城入海口、奥运场馆和深海实验室,通过7门特色课程,让高原学子零距离感知海洋文明与家国精神。
第一章:历史与海洋的对话
百年奥运现场课:在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学生通过奥运浮雕群了解中国体育崛起历程,结合小组任务分析"奥运精神与民族复兴"的关联。
长城智慧解码:山海关景区内,研学老师以"入海石城"建筑工艺为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军事防御与现代国防意识的共通性。
第二章:蓝色课堂的生态启示
乐岛海洋王国实践:学生分组观察白鲸行为,记录海洋生物适应性特征,完成《未来海洋生态保护提案》小组作业。
新澳海底世界探秘:通过潜水员互动直播,了解珊瑚礁修复技术,藏族学生扎西表示:"高原冰川和海洋生态同样需要人类守护。"
第三章:红色教育与文化融合
鸽子窝公园忆伟人:结合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诗词,分析秦皇岛在新中国外交史的地位。
游船上的民族交流:公主号游船甲板上,藏族学生向汉族师生展示锅庄舞,研学班主任李老师感慨:"这是最生动的民族团结课。"
第四章:精细化管理的研学范本
安全与纪律:每日3次点名、离队双报备制度,22点查寝禁用外卖。
生活保障:菜单兼顾营养与地域特色,如"酸菜汆白肉"调整为微辣版本,尊重藏族饮食习俗。
这场研学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搭建了文化认知的桥梁。正如带队教师所言:"当藏族孩子在山海关城楼眺望渤海时,教科书上的'多元一体'有了具象诠释。"活动为民族地区研学旅行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