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党建专题教育:锤炼坚强党性的5种实践路径
雄安党建专题教育:锤炼坚强党性的5种实践路径
一、纪律教育筑根基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纪律考试”正在进行。6.5万名党员同时翻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每日一学”机制逐章逐条深研细悟。这种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的做法,正是雄安党建专题教育的核心抓手。新区党工委带头举办读书班240余次,各级党组织开展辅导培训1340余期,构建起”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支部+流动党员课堂”的三级教育网络。针对项目一线党员,创新”结对共学”模式;对年老体弱党员,则通过”有声助学”确保学习”不缺课”。这种全覆盖、分众化的教育体系,让纪律意识逐渐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
二、廉洁文化润初心 “不送礼、不收礼、不家访”——这三句朴素的约定,如今已成为雄安干部的行为准则。在推进”廉洁雄安”建设中,新区党工委构建起教育、管理、监督、查处”四位一体”机制,将《条例》学习与警示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铁纪护民生》专题片等方式,用身边案例强化”一念之差即深渊”的警醒。某项目指挥部在廉政教育后,主动修订了12项财务管理制度,这种由知到行的转变,正是专题教育成效的生动注脚。
三、实践锤炼强筋骨 “把课堂搬到建设现场”是雄安党建的创新举措。在雄忻高铁施工现场,党员先锋岗设立”技术攻关组”,将党性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种”学用结合”的模式,让专题教育跳出了会议室的局限。新区推行”周周看、家家到”工作法,党员干部深入社区网格收集诉求,仅容东片区就解决群众难题152件。当理论学习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变化,党性修养便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四、制度创新固长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这是雄安党建专题教育中形成的共识。新区党工委制发《以”廉洁雄安”保障”雄安质量”的实施方案》,将临时举措转化为长效机制。在商服中心试点的”楼共建”模式,通过联合党委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043件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在这里实现了有机统一。这种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的思路,确保了党性锤炼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化的自我革命。
五、作风转变显担当 “以前要跑三个部门的事,现在在党群服务中心就能一站式办结。”某疏解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党建专题教育带来的作风之变。新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设立”红色管家”帮办代办服务,企业满意度达98%。这种从”被动服务”到”主动作为”的转变,正是锤炼坚强党性最直观的体现。当党员干部把”为民服务”刻在心里,专题教育便真正实现了”触动灵魂”的初衷。